文/呂怡瑾
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系統,我國的粗出生率逐漸下降而粗死亡率緩慢上升,並在2020年呈現交叉,這意味著國家人口由自然增加轉向自然減少,晚婚、經濟壓力、家庭觀念改變等皆是可能的原因。在臨床的定義中,35歲後的初產婦女就算是高齡產婦,會比一般育齡女性有較高的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或是子癲前症的發生率,可能造成流產、難產、緊急剖腹生產的機率增加。
門診中常見3、40歲的夫妻因為困難懷孕拿了厚厚一疊的檢查和治療報告,希望能藉由中醫調養受孕。一般來說,若是小於35歲的夫妻嘗試懷孕超過一年以上,我們就定義是不孕症,一旦超過35歲,時間就會縮短到半年。以中醫的角度來看,除了先排除夫妻的器官上的病變外,如輸卵管阻塞或沾黏、子宮腫瘤、卵巢腫瘤或無精症等,生活習慣也是我們評估的項目,藉由睡眠、排便、飲食、月經週期來了解患者的體質,才能進一步擬定治療的方針。
很多患者都會覺得中醫門診為什麼每次都要被問飲食、睡眠、排便或是工作等看起來和助孕沒有關係的問題,就中醫的理論來看,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宇宙,懷孕不只是子宮、卵巢、精卵結合,全身的臟腑都有可能影響懷孕的結果,有時候只是改善睡眠、排便或是情緒壓力,好消息就隨之而來,就像最近的俄烏戰爭,除了協調兩國之間的矛盾外,北約或是鄰近國家中國、日本等利益糾葛,也是需要處理的結。在宋朝的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到「凡欲求子,當先察夫婦有無勞傷、痼害之屬。根據方調治,使內外和平。」如果你是預計要懷孕的夫妻,不妨留意每天的作息,或許小小的改變,就能順利懷孕。